光伏材料與器件 |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近日,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Thomas Kirchartz,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David Cahen & 印度塔塔基礎研究所(Tata Institute of Fundamental Research)Pabitra K. Nayak等,在Nature Reviews Materials上發表綜述文章,全面概述了光伏材料和技術,包括限制光伏太陽能電池和組件效率的機制。
首先,在太陽能-電能轉換的Shockley–Queisser模型框架內,介紹了光伏效應和效率損失。然而,所有光伏PV技術,在各個方面都達不到這些理想化,從不完全的陽光吸收到由電池中光生電荷載流子復合引起的光電流和光電壓損失。光伏技術無限逼近效率極限,這需要材料創新和設備設計,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這些損失。
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和開發,為這些問題提供了幾種解決方案,這些問題與特定光伏材料的特性密切相關。為了將單結的效率提高到超過Shockley–Queisser極限(約33%),研究集中于生產多結太陽能電池。
盡管這些電池確實提供了更高的效率,但當集成到多結配置中時,單結技術中的單個電池和完整模塊之間性能存在差異,這突出了從實驗室實驗轉向商業產品的挑戰。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photovoltaic materials and device research.
光伏材料和器件研究的最新進展。
文獻鏈接
Kirchartz, T., Yan, G., Yuan, Y. et al.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photovoltaic materials and device research. Nat Rev Mater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78-025-00784-4
本文譯自Nature。
來源:今日新材料
聲明:僅代表譯者觀點,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光伏材料與器件 |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 光伏Photovoltaic (PV)技術有助于向碳中性和可持續社會轉型。近日,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fors
-
- 研究進展:鹵化物鈣鈦礦光伏-缺陷容限 | Nature Reviews Chemistry
- 鉛鹵化物鈣鈦礦Lead halide perovskites (LHPs) 是一種高效的能量轉換材料,利用具
-
- 二維材料憶阻器-原子級薄Atomristor | Nature Materials
- 通過減小有源層的尺寸,可以降低電阻開關器件的功率和能量消耗。將這種低能量開關特性推向極限,就產生了二維2D層
-
- Webinar丨光伏前沿:材料創新與應用技術交流會
- 光伏技術作為新能源領域的核心,正通過其前沿的材料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著全球能源的轉型。
-
- Webinar丨光伏前沿:材料創新與應用技術交流會
- 光伏技術作為新能源領域的核心,正通過其前沿的材料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著全球能源的轉型。
-
- Webinar丨光伏前沿:材料創新與應用技術交流會
- 光伏技術作為新能源領域的核心,正通過其前沿的材料創新和技術進步推動著全球能源的轉型。
-
- Nature Communications:二維光電器件中的非對稱光操控
- 近期,天然三維晶體中的剪切極化激元可以實現光的非對稱傳播,進一步提升了納米尺度光的定向操控能力。然而,這類極化激元的調控受限于體材料本征屬性,難以實現動態調節
-
- 多感知觸覺傳感-可穿戴 | 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
- ??多感知觸覺傳感-可穿戴 | 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
-
- 光譜儀應用 | 光伏材料的 NIR 光譜分析
- 評估反射率,有助于了解光伏面板中的光損失區域
-
- 并網式光伏戶外氣象站-光伏電站性能評估與優化
- 網式光伏戶外氣象站還支持遠程監控功能,使得運維人員能夠隨時隨地掌握電站的運行狀態,及時響應故障預警,確保電站的安全與穩定運行。
-
- 學術交流 | 探討前沿研究,卓立漢光應邀參加2024年“量子材料與器件學術論壇”
- 共同分享凝聚態物理、能源材料、功能器件等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
- 全自動光伏氣象站-提升光伏電站經濟效益
- 全自動光伏氣象站還能夠實時監測電站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并預警潛在故障,如光伏板污染、電池板老化等,從而避免因此導致的發電損失,提高電站的整體運維效率。
-
- Nature Materials: 玻璃流變的普適標度律
- 由于玻璃材料的在流變學上需要關注非常寬的應變率范圍,因此在實驗上頗為困難;通常的做法是使用合適的測試設計來獲得不同的應力分布。從這個視角出發,粘性液體和金屬玻璃可以進行類似的測試。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shangjinews.cn)。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