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未來工業互聯網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重大研究計劃2022年度項目指南建議
未來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技術與工業制造深度融合的全新工業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通過人機物的安全可靠智聯,實現生產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形成全新的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顯著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本重大研究計劃瞄準工業互聯網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未來工業互聯網的重大核心科學問題,打通未來工業互聯網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最先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市場化應用的“最后一公里”,為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走在國際前列奠定理論和技術基礎。
為進一步做好“未來工業互聯網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重大研究計劃的項目立項和資助工作,經本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和管理工作組會議討論決定,面向科技界征集2022年度項目指南建議。
一、科學目標
瞄準工業互聯網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把握未來工業互聯網發展趨勢,創新工業互聯網全要素互聯的結構化組織機理、生產制造流程的柔性構造機制、產業鏈與價值鏈的網絡化調控原理等基礎理論與方法,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完成三個以上工業制造典型場景的集成示范驗證,形成若干重大基礎性原創成果,培養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才和團隊,推動工業互聯網應用與服務的范式變革,為構建要素互聯結構化、生產制造流程化、工業網絡體系化的產業新生態奠定理論和技術基礎,引領未來工業互聯網的科學發展。
二、核心科學問題
本重大研究計劃針對未來工業互聯網生產要素互聯的時空關系演變及調控規律這一核心問題,圍繞以下三個科學問題展開研究:
(一)全要素互聯的結構化組織機理。
針對未來工業互聯網人機物全要素安全可靠互聯的系統復雜性難題,重點解決如何刻畫未來工業互聯網全要素互聯的聯接關系與結構關系,如何度量其復雜性并構建相互控制關系等問題。重點研究未來工業互聯網按需聯接的本征模型與調控機理、生產要素數據多維表征及結構化組織機理、全要素互聯的系統熵理論。
(二)生產制造流程的柔性構造理論與方法。
面向未來工業互聯網柔性化制造全流程的流暢性與穩定性要求,重點解決如何精準刻畫未來工業互聯網生產鏈制造全流程中的誤差傳播、有效識別生產流程的脆弱性、定量評估生產線重構的收斂性等問題。重點研究未來工業互聯網柔性化制造全流程的容差分析與傳播模型、全流程穩定性構建方法、全流程重構的理論與方法。
(三)產業鏈與價值鏈的網絡化調控原理。
針對未來工業互聯網生產制造的全產業鏈、全價值鏈耦合與復雜調控關系,重點解決如何從效率角度建立網絡化產業鏈模型、從效用角度建立網絡化價值鏈模型,如何實現跨產業鏈與價值鏈聯動的多目標調控優化等問題。重點研究未來工業互聯網生產制造的全產業鏈構建模型、全價值鏈構建模型、跨鏈耦合的網絡化調控原理。
三、指南建議書主要內容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管理辦法》,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包括培育項目、重點支持項目、集成項目和戰略研究項目4個亞類,本次指南建議征集主要針對2022年度的培育項目和重點支持項目2個亞類,其中:
(一)培育項目是指符合重大研究計劃的研究目標和資助范圍,創新性明顯,尚需在研究中進一步明確突破方向和凝聚研究力量的項目。
(二)重點支持項目是指研究方向屬于國際前沿,創新性強,有很好的研究基礎和研究隊伍,有望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且對重大研究計劃目標的完成有重要作用的項目。
除信息科學部外,本重大研究計劃還涉及數理科學部、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以及管理科學部,歡迎上述領域從事工業互聯網相關研究人員積極提出指南建議,鼓勵學科交叉。要求指南建議中體現科學前沿與重大需求相結合,針對場景落地的重大瓶頸問題或痛點問題展開基礎研究。
指南建議書主要內容包括:
(一)對解決本重大研究計劃核心科學問題、實現總體目標的貢獻。
(二)圍繞解決核心科學問題擬開展的主要研究內容。
(三)預期可能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及其可行性論證。
(四)建議資助項目亞類說明。
四、 2021年已發布指南方向(https://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42/info81562.htm)
(一)培育項目
1. 基于系統熵的工業互聯網拓撲演化機理與相關數學方法。
2. 面向工業互聯網復雜要素的多源特征融合表征方法與組織推理。
3. 多工序復雜耦合定制化生產過程的誤差傳播機理與在線容差分析。
4. 工業互聯網高精度時延抖動控制理論與方法。
5. 智能制造軟件與協議的安全檢測理論及評估方法。
6. 面向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的高精度異常檢測理論與溯源方法。
(二)重點支持項目
1. 面向多場景端到端性能可控的新型工業互聯網體系架構。
2. 工業互聯網邊緣側輕量化可信智能安全系統理論與方法。
3. 面向制造模式變革的工業互聯網柔性構造與智能調。
4. 智慧車間復雜傳播環境適變理論與重構機制。
5. 面向工業互聯網的輕量化軟件體系架構。
6. 面向智能制造價值鏈的生產自組織協同機理與管理方法。
五、 2020年已發布指南方向(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568/info79020.htm)
(一)培育項目
1. 生產要素多維數據表征方法與結構化組織機理。
2. 網絡化全流程制造的容差分析與傳播模型。
3. 面向制造過程的安全可靠互聯理論與方法。
4. 面向工業互聯網復雜系統的拓撲幾何結構理論
(二)重點支持項目
1. 按需聯接的工業互聯網新型體系架構與信息模型。
2. 基于語義驅動的工業互聯網原生智簡組織理論。
3. 工業互聯網人機物全要素協同機理。
4. 復雜場景精準作業的跨域協同與實時控制。
5. 工業制造系統的跨時空多粒度制造資源配置與調控理論。
六、指南建議書提交方式
請于2022年1月25日前通過Email將“指南建議書”電子版(word格式,模板詳見附件)發至信息科學部聯系人郵箱。
聯系人:吳國政 王志衡
郵箱:wugz@nsfc.gov.cn wangzh@nsfc.gov.cn
電話:010-62327929 010-62327149
附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未來工業互聯網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重要研究計劃項目指南建議書.docx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征集“未來工業互聯網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重大研究計劃2022年度項目指南建議
- 本重大研究計劃瞄準工業互聯網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未來工業互聯網的重大核心科學問題,打通未來工業互聯網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最先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轉化
-
- 征集“未來工業互聯網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重大研究計劃2021年項目指南建議
- 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形成全新的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顯著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
- “未來工業互聯網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重大研究計劃2021年度項目指南
- 本重大研究計劃針對未來工業互聯網生產要素互聯的時空關系演變及調控規律這一核心問題,圍繞以下三個科學問題展開研究:
-
- “未來工業互聯網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重大研究計劃2021年度項目指南
- 本重大研究計劃針對未來工業互聯網生產要素互聯的時空關系演變及調控規律這一核心問題,圍繞以下三個科學問題展開研究:
-
- 國家基金委發布空間信息網絡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 實現我國空間網絡理論與技術高起點、跨越式發展,并有效支撐高分辨率對地觀測、衛星導航、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專項的發展奠定理論基礎。
-
- 基金委征集“后摩爾時代新器件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2022年度項目指南建議
- 為進一步做好“后摩爾時代新器件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的項目立項和資助工作,經本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和管理工作組會議討論決定,面向科技界征集2022年度項目指南建議。
-
- 共融機器人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重大研究計劃2021年項目指南
- 群體智能與分布式機器人操作系統等方面取得創新性研究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青年學術骨干和帶頭人,提升我國機器人研究的整體創新能力和國際地位。
-
- 國家基金委征集“后摩爾時代新器件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2021年度項目指南建議
- 圍繞“CMOS器件能耗邊界及突破機制”、“逼近硅基載流子速度極限的機制”和“超越馮?諾依曼架構能效的機制”三個核心科學問題分年度進行項目布局。
-
-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征集2022年省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指南建議
- 項目實施能夠最大限度發揮科技創新資源作用,有效促進產業上下游銜接、產業鏈條延伸或產業集群式發展,有效推動省內外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提質升級和高層次人才團隊培養引進。
-
- 2022年度項目指南:新型光場調控物理及應用重大研究計劃
- 探討新型光場的構建、傳播、測量與相干控制,提出具有原創性的學術思想,形成一些新的物理概念及相關的光場多維調控方法
-
- 基金委發布特提斯地球動力系統重大研究計劃2022年度項目指南
- 高度集成地球科學、數理科學和信息科學的觀測、探測、分析、模擬、實驗手段,通過特提斯域內洋陸變化與圈層相互作用研究,明確特提斯構造域形成變遷的動力學原因
-
- 基金委發布多層次手性物質的精準構筑重大研究計劃2022年度項目指南
- 本重大研究計劃將集化學、物理、材料、生物等學科的優勢力量,提升我國在手性科學領域的創新能力。
-
- 基金委發布后摩爾時代新器件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2022年度項目指南
- 以芯片的基礎問題為核心,旨在發展后摩爾時代新器件和計算架構,突破芯片算力瓶頸,促進我國芯片研究水平的提升,支撐我國在芯片領域的發展與創新。
-
- 水圈微生物驅動地球元素循環的機制重大研究計劃2022年度項目指南
- 深化水圈微生物對關鍵水域碳源匯過程的貢獻及其機制的認知,支撐 “雙碳”生物技術創新,為保護水圈生態功能、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服務國家“雙碳”戰略、推動國民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
- 基金委關于發布西太平洋地球系統多圈層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計劃2022年度項目指南
- 本重大研究計劃的核心科學問題:西太平洋跨圈層動力過程與物質能量循環。該重大研究計劃的組織實施將圍繞以下三個關鍵科學問題展開。
-
- 重大研究計劃“大氣細顆粒物的毒理與健康效應”2020年度項目指南
- 本重大研究計劃自立項以來,在PM2.5毒性組分辨識與溯源、PM2.5環境流行病學證據與特征、PM2.5污染的典型健康危害等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
- 2021年度項目指南生物大分子動態修飾與化學干預重大研究計劃
- 提升我國生物大分子動態修飾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性研究的綜合實力,及其在國際化學生物學領域和生物醫學前沿研究中的地位;同時,造就一支學科深度交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化學生物學科研隊伍。
-
- 國家基金委發布可解釋、可通用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方法重大研究計劃2022年度項目指南
- 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方法在許多場景取得了重要突破,但仍然存在模型可解釋性差、對抗樣本魯棒性差、數據與算力需求大、理論基礎薄弱等問題。
-
- 2023年度項目指南:細胞器互作網絡及其功能研究重大研究計劃
- 2023年度擬資助集成項目5-15項,資助期限為2年,資助強度為150-800萬元/項。申請書中研究期限應填寫“2024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
-
- 基金員會發布團簇構造、功能及多級演化重大研究計劃2022年度項目指南
- 本重大研究計劃將聚焦團簇構效關系,探索物質結構與性能隨團簇尺寸變化的規律,揭示團簇穩定性機制,理解多級團簇體系中主體與環境的作用機制,實現功能導向的多級團簇結構的精準構筑和宏量制備。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shangjinews.cn)。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最新話題
最新資訊
- 智慧光譜 精準農業 | 雙利合譜將攜新一代機載高光譜成像系統亮相國際智慧農業技術創新論壇
- 國產便攜硫化氫檢測儀問世:開啟氣體安全監測新時代
- Hn 【科研利器】LK2010電化學工作站助力高性能葡萄糖生物傳感器研發!
- 展會邀請|2025藥品研發與質量控制大會(濟南)
- 促銷活動|關稅戰升級,鯤霆液相產品夏日大促助您實驗無憂
- 精彩回顧 | 第66屆全國制藥機械博覽會CIPM
- 2025國內一次性無菌采樣拭子生產廠家哪家好?如何選擇?推薦深圳美迪科生物
- 《河南省醫療儀器設備產業園區布局建設方案》的解讀
- 云端盛會 | ZwickRoell誠邀您參加5月5日起的9場精彩紛呈的網絡研討會(每日2場)
- 奔赴山海,同心啟航 | 億天凈化銷售團隊戶外騎行團建精彩回顧
作者榜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