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評論(1條)
-
- 祖遵穎 2016-12-01 15:25:46
- 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有幾種?各有什么優缺點?(20分) 答:粉末的制備方法: 氣相合成、濕化學合成、機械粉碎. 1. 物理方法 (1)真空冷凝法 用真空蒸發、加熱、高頻感應等方法使原料氣化或形成等離子體,然后驟冷。其特點純度高、結晶組織好、粒度可控,但技術設備要求高。 (2)物理粉碎法 通過機械粉碎、電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納米粒子。其特點操作簡單、成本低,但產品純度低,顆粒分布不均勻。 (3)機械球磨法 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適當的條件得到純元素納米粒子、合金納米粒子或復合材料的納米粒子。其特點操作簡單、成本低,但產品純度低,顆粒分布不均勻。 2. 化學方法 (1)氣相沉積法 利用金屬化合物蒸氣的化學反應合成納米材料。其特點產品純度高,粒度分布窄。 (2)沉淀法 把沉淀劑加入到鹽溶液中反應后,將沉淀熱處理得到納米材料。其特點簡單易行,但純度低,顆粒半徑大,適合制備氧化物。 (3)水熱合成法 高溫高壓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體中合成,再經分離和熱處理得納米粒子。其特點純度高,分散性好、粒度易控制。 (4)溶膠凝膠法 金屬化合物經溶液、溶膠、凝膠而固化,再經低溫熱處理而生成納米粒子。其特點反應物種多,產物顆粒均一,過程易控制,適于氧化物和Ⅱ~Ⅵ族化合物的制備。 (5)微乳液法 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在表面活性劑的作用下形成乳液,在微泡中經成核、聚結、團聚、熱處理后得納米粒子。其特點粒子的單分散和界面性好,Ⅱ~Ⅵ族半導體納米粒子多用此法制備 2. 為什么要對粉體材料的表面進行改性?什么是物理吸附?什么是化學吸附?試舉例說明。(20分) 答: 材料表面改性的目的 力學性能:表面硬化、防氧化、耐磨等 電學性能:表面導電、透明電極 光學性能:表面波導、鍍膜玻璃 生物性能:生物活性、KJ性 化學性能:催化性 裝飾性能:塑料表面金屬化 材料表面改性的意義 通過較為簡單的方法使一個部件 部件或產品 產品具有更為綜合的性能diyi節 材料表面結構的變化 粉體表面改性是指用物理、化學、機械等方法對粉體材料表面進行處理,根據應用的需要有目的改變粉體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學性質,如表面組成、結構和官能團、表面能、表面潤濕性、電性能、光、吸附特性等等,以滿足現代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發展的需要。 在使用無機填料的時候,由于無機粉體填料與有機高聚物的表面或界面性質不同,相容性較差,因而難以在基質中均勻分散。故而必須對無機粉體填料表面進行改性,以改善其表面的物理化學特性,增強其與有機高聚物或樹脂等的相容性和在有機基質中的分散性,以提高材料的機械強度及綜合性能。 基本目的是增加與基體的相容性和潤濕性,提高它在基體中的分散性,增強與基體的界面結合力。 在此基礎上還可賦予材料新功能,擴大其應用范圍和應用領域,如用氧化鋁、二氧化硅包覆鈦可改善其耐候性。 物理吸附也稱范德華吸附,它是由吸附質和吸附劑分子間作用力所引起,此力也稱作范德華力。吸附劑表面的分子由于作用力沒有平衡而保留有自由的力場來吸引吸附質,由于它是分子間的吸力所引起的吸附,所以結合力較弱,吸附熱較小,吸附和解吸速度也都較快。被吸附物質也較容易解吸出來,所以物理吸附是可逆的。如:活性炭對許多氣體的吸附,被吸附的氣體很容易解脫出來而不發生性質上的變化。 吸附質分子與固體表面原子(或分子)發生電子的轉移、交換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學鍵的吸附。由于固體表面存在不均勻力場,表面上的原子往往還有剩余的成鍵能力,當氣體分子碰撞到固體表面上時便與表面原子間發生電子的交換、轉移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學鍵的吸附作用。 3. 利用熱力學、動力學知識試分析FeC或WC生產過程的條件。(10分) 答:在WC生產過程中,其原理是W+C===WC,從熱力學角度看,因為W和C都是比較穩定的物質,所以通常條件下不會發生反應,G大于0,所以要在高溫條件下(1350-1550℃),當在這個溫度下,C比較活躍,就是W碳化,從而形成WC。 4. 什么是均勻沉淀法、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各有什么優缺點?(20分) 答:均勻沉淀法是利用某一化學反應使溶液中的構晶離子由溶液中緩慢均勻地釋放出來,通過控制溶液中沉淀劑濃度,保證溶液中的沉淀處于一種平衡狀態,從而均勻的析出。通常加入的沉液劑, 不立刻與被沉淀組分發生反應, 而是通過化學反應使沉淀劑在整個溶液中緩慢生成,克服了由外部向溶液中直接加入沉淀劑而造成沉淀劑的局部不均勻性。 直接沉淀法是制備超細微粒廣泛采用的一種方法,其原理是在金屬鹽溶液中加入沉淀劑,在一定條件下生成沉淀析出,沉淀經洗滌、熱分解等處理工藝后得到超細產物。不同的沉淀劑可以得到不同的沉淀產物,常見的沉淀劑為:NH3•H2O、NaOH、(NH4)2CO3、Na2CO3、(NH4)2C2O4等。 直接沉淀法操作簡單易行,對設備技術要求不高,不易引入雜質,產品純度很高,有良好的化學計量性,成本較低。缺點是洗滌原溶液中的陰離子較難,得到的粒子粒經分布較寬,分散性較差。 共沉淀法是指在溶液中含有兩種或多種陽離子,它們以均相存在于溶液中,加入沉淀劑,經沉淀反應后,可得到各種成分的均一的沉淀,它是制備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元素的復合氧化物超細粉體的重要方法。 5. 試述溶膠—凝膠法制備粉體材料的基本原理。(20分) 答:溶膠-凝膠法的基本原理 溶膠—凝膠(簡稱Sol—Gel)法是以金屬醇鹽的水解和聚合反應為基礎的。其反應過程通常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水解反應: M(OR)4 + χ H2O = M(OR)4- χ OH χ + χ ROH (2)縮合-聚合反應: 失水縮合 -M-OH + OH-M- =-M-O-M- +H2O 失醇縮合 -M-OR + OH-M-=-M-O-M- +ROH 縮合產物不斷發生水解、縮聚反應,溶液的粘度不斷增加。Z終形成凝膠——含金屬—氧—金屬鍵網絡結構的無機聚合物。正是由于金屬—氧—金屬鍵的形成,使Sol—Gel法能在低溫下合成材料。Sol—Gel技術關鍵就在控制條件發生水解、縮聚反應形成溶膠、凝膠 凝膠-溶膠(Sol-gel)技術是指金屬有機或無機化合物經過溶液、溶膠、凝膠而固化、在經過熱處理而成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體的方法。 6. 利用粉體材料的制備方法,設計一個粉體材料的制備(包括工藝路線、溫度、燒法時間),并說明原因。 答:制備工藝對鐵基粉末冶金航空剎車材料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摘要 該論文針對某種牌號鐵基粉末冶金航空剎車材料的制備工藝進 行研究,系統研究了制備工藝對其組織與性能的影響,系統分析了壓 制壓力、燒結溫度、燒結壓力、冷卻水流量等重要的工藝參數變化對 材料顯微組織、致密化、力學性能的影響規律以及由此引起的材料摩 擦磨損性能和行為的改變。結果表明: (1)壓制壓力增大,促使鐵粉重排,移動加速,塑性好的粉末 發生局部的塑性變形,塑性較差的硬質顆粒產生碎化,使得各組元的 接觸面積增大,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有效地減少了孔隙的數量及尺 寸,使得材料密度和硬度逐漸升高,進而,材料的耐磨性能得到有效 改善。 (2)燒結溫度由900℃升高到930℃時,銅粉和鐵粉的塑性得以 進一步提高,更容易產生塑性變形,促進致密化過程的進行,同時, 異晶轉變的存在,使鐵的自擴散系數略有增加,然而,碳在鐵中的擴 散系數降低,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密度緩慢增加,組織以軟韌相 的鐵素體為主,材料的耐磨性較差;燒結溫度由930℃增加至1020 ℃,鐵粉和銅粉的變形程度更大,原子擴散系數顯著提高,材料致密 化程度迅速增加,組織中珠光體數量增多且分布比較均勻,同時,顆 粒間的結合由機械嚙合轉變為冶金結合,提高了材料的強度,材料磨 損性能顯著提高。 (3)燒結壓力由1.6MPa增加到2.8MPa時,材料變形程度增 大,有效地消除了材料內部及晶界處的孔隙,材料密度和硬度顯著提 高,磨損性能得到改善;燒結壓力由2.8MPa提高到3.2MPa時,材 料密度和硬度變化不顯著,摩擦磨損性能變化不大,說明繼續提高燒 結壓力對材料的致密化程度以及摩擦磨損性能影響不大。 (4)冷卻水流量由0增至0.04m3/s,冷卻速度出現先增大后減 小的趨勢,這與燒結爐的結構有關,水流量越大,內罩與冷卻水的接 觸面上的水花噴濺越劇烈,使材料的冷卻效果降低,當冷卻水流量為 0.027 n13/s時,冷卻速度Z快,其組織以片狀珠光體和粒狀珠光體為 主,此時片狀珠光體的片間距Z小,材料的硬度和摩擦磨損性能隨冷 卻速度的增加而提高。關鍵詞:粉末冶金,摩擦材料,鐵基,摩擦磨損,制備工藝
-
贊(9)
回復(0)
熱門問答
- 粉體工程的資料
- 粉體工程的基本概念
粉體的定義
??粉體是由無數相對較小的顆粒狀物質構成的集合體,有時具有固體的性質,在某些情況下又具有液體或氣體的性質,有時還表現出一些奇異的特性。粉體的共同特征是:具有許多不連續的面、比表面積較大、由許多小顆粒狀物質所組成,換言之,它們是許許多多小顆粒狀物質的集合體。
??粉體可分為單分散粉體和多分散粉體。如果構成粉體的所有顆粒的大小和形狀均相同,則稱這種粉體為單分散粉體。在自然界中,單分散粉體尤其是超微的單分散粉體極為罕見;目前只有用化學合成方法可以制備出近似的單分散粉體,尚無利用機械方法制備單分散粉體的報導。大多數粉體都是由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顆粒所組成,這種粉體稱為多分散粉體。
??粉體的尺度
??關于粉體的尺度,有人認為:小于1000μm的顆粒物為粉體,也有人以100μm為界,但迄今為止并未形成共識。按照Allen和Heywood等人的觀點:粉體沒有確切的上限尺寸,但其尺寸相對于周圍的空間而言應足夠的小。粉體是一個由多尺寸顆粒組成的集合體,只要這個集合體具備了粉體所具有的性質,其尺寸界限并不那么重要,所以,盡管沒有確切的上限尺寸,但并不影響人們對其性質的研究。
??粉體的形態
??就粉體的形態而言,一般可以說它既具有固體的性質也具有液體的性質,有時也具有氣體的性質。說它是固體顆粒,這*容易理解,因為無論顆粒多么小,畢竟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說它具有液體的性質,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即粉體和某種流體形成一個兩相體系,此時的兩相流具有液體的性質,亦即此兩相流雖具有一定的體積,但其形狀卻取決于容器或管道的形狀,譬如自然界中的泥石流。如果兩相流中的流體是氣體,且其中的粉體體積分數相對較小、顆粒尺寸也比較小,即粉體彌散于氣體介質中,此時粉體就具有氣體的性質:既無確定的體積也無確定的形狀,沙塵暴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例。因此,有人認為,粉體是有別于氣、液、固物質形態的第四種物質形態。
??粉體的某些奇異特性
??由于粉體形態的特殊性,使之表現出一些與常規認識不同的奇異特性。如糧倉效應、巴西豆效應、加壓膨脹特性、崩塌現象、振動產生規則斑圖現象、小尺寸效應等。
??粉體工程與顆粒學
??粉體工程是從集合體或整體的角度去研究對象,而顆粒學是從個體的角度去研究對象,而這個對象是同一個物質。粉體工程和顆粒學的不同還在于:粉體工程所研究的對象一般是固體顆粒,而顆粒學所研究的對象既有固體顆粒、也有液體顆粒和氣體顆粒,如汽車發動機汽缸內的液滴大小和分布、混凝土中氣孔的大小和分布等等
- 納米陶瓷的粉體
- 粉體接觸角測量儀的技術參數
德國LAUDA Scientific公司生產的LSA100POM粉體接觸角測量儀是LSA100光學接觸角測量儀配備粉末/多孔介質模塊(POM)延伸而來,是一款專門用于測量粉末及多孔材料潤濕性的光學儀器。此外LSA100POM可以選配多種測量模塊完成滯留力測量、單一纖維接觸角測量、俯視法接觸角測量、界面擴張流變測量、全自動臨界膠束濃度(CMC)等特殊任務,LSA100POM粉體接觸角測量儀將為材料科學、界面化學、電子制造、紡織纖維等相關實驗室提供更加專業的解決方案。
LSA100POM的技術參數如下:
? 接觸角測量范圍:0---180°
Washburm 法接觸角測量范圍:0---90°
接觸角測量精度:±0.1°
接觸角測量分辨率:0.01°
? 粉末樣品測量頻率:15Hz
? 吸收液體積:無限制
分辨率:0.1ul
? 標準吸收池類型:垂直式 、可選水平滲透池
尺寸:長40mm,直徑10mm
? 表面/界面張力測量范圍:1×10-2 --- 2×103mN/m
分辨率:0.01mN/m
? 視頻圖像系統(系統可升級)
鏡頭:6.5倍變焦光學鏡頭
分辨率:1280×960 pixel
相機速度:54fps @1280×960 pixel
視野范圍:1.1×0.8---9.1×6.9(mm×mm)
備注:視頻系統可選配6.5/8.6/12.9/45倍變焦光學鏡頭和高速相機,適合于復雜功能的應用。
? 視頻調焦臺
調節方式:X軸方向精密導軌調節,調焦范圍:100 mm
? 樣品臺
調節方式:X/Y/Z三軸精密導軌調節 移動行程:100/100/50 mm
尺寸:100x100 mm
載重(max):12kg
? 加液單元調節臺
調節方式:X/Y/Z三軸精密導軌調節 移動行程:85/76/60 mm
? 自動傾斜臺
角度范圍:0~360°
速度范圍:0.05°--- 7°/s
? 樣品尺寸(max):∞×290x76 mm(L×W×H)
? 光源:高亮度高均勻LED冷光源,亮度可手動/軟件調節
? 電源:50/60Hz ; 110/240V; 90 W
? 儀器尺寸(基座)及重量:600×160×543mm(L×W×H); 19 Kg
- 粉體力學是什么?
- 粉體的流動性測試儀原理
粉體的流動性(flowability)與粒子的形狀、大小、表面狀態、密度、空隙率等有關,加上顆粒之間的內摩擦力和粘附力等的復雜關系,粉體的流動性無法用單一的物性值來表達。然而粉體的流動性對顆粒劑、膠囊劑、片劑等制劑的重量差異影響較大,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重要環節。粉體的流動形式很多,如重力流動、振動流動、壓縮流動、流態化流動等,相對應的流動性的評價方法也有所不同,當定量地測量粉體的流動性時*采用與處理過程相對應的方法,表1列出了流動形式與相應流動性的評價方法。
表1 流動形式與其相對應的流動性評價方法
種 類
現象或操作
流動性的評價方法
重力流動
瓶或加料斗中的流出
旋轉容器型混合器,充填流出速度,壁面摩擦角
休止角,流出界限孔徑振動流動
振動加料,振動篩
充填,流出休止角,流出速度,
壓縮度,表觀密度壓縮流動
壓縮成形(壓片)
壓縮度,壁面摩擦角
內部摩擦角流態化流動
流化層干燥,流化層造粒
顆?;蚱瑒┑目諝廨斔?/p>休止角,*小流化速度
- 在粉體的比表面積定義中,粉體顆粒的總表面積指的是什么?
- 什么是粉體材料
- 實驗室怎么干燥粉體
- 只有烘箱和離心機等,沒有專業干燥分體設備... 只有烘箱和離心機等,沒有專業干燥分體設備 展開
- 求助:粉體比表面積求法
- 已知:粉體密度0.45g/mL 單個直徑74μm(粉體假設為球體) 求此粉體比表面積? 那位高手知道,麻煩告之。。先謝謝了?。?
- 金相顯微鏡能不能測粉體
金相顯微鏡能不能測粉體?
金相顯微鏡作為一種用于觀察金屬樣品的顯微分析工具,廣泛應用于材料科學和金屬研究中。它能夠通過對金屬表面的觀察,幫助研究人員了解金屬的組織結構、相組成及晶粒大小等重要信息。當我們將其應用到粉體測量上時,是否能獲得理想的效果?本文將深入探討金相顯微鏡能否有效測量粉體,并分析其中的技術挑戰與局限性。
金相顯微鏡的基本原理與應用
金相顯微鏡通過將樣品制備成適合觀察的薄片,借助不同的顯微鏡鏡頭和光源進行觀察,從而獲取材料的微觀結構信息。通常,這類顯微鏡配備了高分辨率的光學系統,能夠清晰呈現金屬材料表面不同相區的結構特征,廣泛應用于金屬鑄造、焊接、熱處理等領域,幫助研究者了解材料的性能變化。
粉體的特殊性與金相顯微鏡的適應性
粉體由于其顆粒形態的特殊性,相較于常規的金屬樣品,更難通過傳統金相顯微鏡進行觀察。粉體材料的顆粒大小、形狀、分布等特征對于顯微鏡的觀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相顯微鏡主要適用于平整、穩定的固體表面觀察,而粉體由于其顆粒形態和尺寸的不規則性,難以獲得清晰的觀察結果。粉體樣品的制備過程通常需要將其制成薄片或者通過特殊處理固定,才能進行顯微鏡分析。
金相顯微鏡在粉體分析中的局限性
粉體的顆粒尺寸通常較小,且形狀不規則,傳統金相顯微鏡的分辨率和觀察角度可能無法完全呈現顆粒的全貌。金相顯微鏡在觀察粉體時需要樣品表面平整,如果沒有經過特殊的樣品制備,觀察效果可能會受到影響。再者,由于金相顯微鏡主要側重于觀察金屬的微觀結構,而粉體的形態和表面特性常常需要借助其他顯微技術(如掃描電子顯微鏡 SEM)來獲得更為的分析結果。
結論
金相顯微鏡雖然可以對粉體進行一定程度的觀察,但由于粉體的顆粒特性、樣品制備難度及金相顯微鏡的局限性,它并非粉體分析的佳選擇。若要獲得更高精度的粉體表征,推薦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等其他更為適合粉體分析的儀器。
- 測粉體材料的比表面需要多少的粉體量
- 能否測定粉體材料的介電常數
- 關于漿料分散性或粉體的分散性:批次料與批資料之間會不會存在差異?
- 通過何種方法可以快速的監測漿料分散性或者粉體分散性?
- 粉體的粒度分布曲線為什么不是正態分布
- 無機粉體吸水性的測試方法怎么樣
5月突出貢獻榜
推薦主頁
最新話題
-
- #DeepSeek如何看待儀器#
- 干體爐技術發展與應用研究
- 從-70℃到150℃:一臺試驗箱如何終結智能...從-70℃到150℃:一臺試驗箱如何終結智能調光膜失效風險?解決方案:SMC-210PF-FPC溫濕度折彎試驗箱的五大核心價值1. 多維度環境模擬,覆蓋全生命周期測試需求超寬溫域:支持-70℃至+150℃的極限溫度模擬(可選配),復現材料在極寒、高溫、冷熱沖擊下的性能表現;控濕:濕度范圍20%~98%RH(精度±3%RH),模擬熱帶雨林、沙漠干燥等復雜工況,暴露材料吸濕膨脹、分層缺陷;動態折彎:0°~180°連續可調折彎角度,支持R1~R20彎曲半徑設定,模擬實際裝配中的微小應力,提前預警裂紋、斷裂風險。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