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FLS1000一起探索“多彩”氧化石墨烯
前言
近年來,石墨烯材料由于其優異的性能在科研及工業上均得到了極為廣泛的關注。石墨烯具有奇特的電子帶結構,其價帶和導帶在動量空間中形成錐形表面,并與狄拉克點相接觸(如圖1)。價帶和導電帶的接觸意味著石墨烯沒有帶隙,被稱為零帶隙半導體。這種帶隙的缺失導致純的石墨烯在光致發光(PL)方面沒有性質,因為零帶隙材料無法發光。然而,可以通過氧化石墨烯形成氧化石墨烯,石墨烯中碳原子的π電子網被破壞,導致在價帶和導帶之間形成間隙,從而表現出光致發光特性,打開新應用的大門。
圖1.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的化學結構簡式與能帶示意圖,VB=價帶,CB=導帶
由于氧化石墨烯的光致發光性質與石墨烯晶格的氧化程度有關,因此可以通過改變氧化程度來調節發光性質。在本篇應用中,我們使用FLS1000光致發光光譜儀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的光致發光特性以及如何通過光熱還原來進行調節。
圖2.雙激發和雙發射單色器的FLS1000外觀圖,用于測試高散射樣品
實驗
分散是溶劑中的氧化石墨烯購置于PlasmaChem GmbH,使用去離子水將其稀釋至濃度
0.02mg cm-3。在此濃度下,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在350nm處的吸光度為0.15,從而避免內濾效應導致光譜畸變。氧化石墨烯的穩態測試使用激發和發射側均為雙單色器的FLS1000熒光光譜儀,探測器為PMT-900和PMT-1700,將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裝入10 mm徑長的石英比色皿中,并使用液體樣品支架。在測量過程中,使用內置的磁力攪拌器連續攪拌分散液,以防止氧化石墨烯從懸浮液中脫落。通過將比色皿置于450 W氙燈的焦點處,實現了氧化石墨烯分散樣品的光熱還原。
測試結果
由于氧化石墨烯在水中不溶,只能分散到水溶劑中,因此具有很高的散射。對于高散射、地量子產率的氧化石墨烯而言,其發光測試是具有難度的,這是因為大多數的光譜儀使用單單色器無法完整去除激發光的散射光,而導致測得光譜畸變。FLS1000具有雙雙單色器的選項,因為單單色器的雜散光YZ率低,不能很好地去除雜散光。單單色器的雜散光YZ比為1:105,而雙單色器的雜散光YZ比為1:1010,確保即使是微弱的發射或高散射樣品的光譜也能準確測試。使用雙激發和發射單色器在300nm激發下氧化石墨烯的PL光譜如圖3所示。
氧化石墨烯的發射光譜帶十分寬,從350nm到1250nm。為了能夠測試到完整的發射光譜,測試使用兩個光電倍增管檢測器,并針對不同波長范圍進行優化。可見光譜范圍使用標準檢測器PMT-900可測范圍可到900nm,近紅外區使用PMT-1700其測試范圍可到1700nm。在800 nm處,即兩個檢測器量子效率的交點處,可以得到樣品的完整光譜如圖3所示。FLS1000可以同時容納五個不同的檢測器,檢測器之間可以轉換,僅使用FLS1000的Fluoracle?軟件即可,不需要硬件的更改。
圖3.氧化石墨烯的發射光譜圖。兩個檢測器在800nm處進行矯正。可見區(PMT-900)測試參數:λex= 300 nm,△λex=5 nm,△λem=5 nm。近紅外區(PMT-1700)測試參數:λex=300 nm
△λex=10 nm△λem=20 nm
氧化石墨烯的光致發光特性中Z有趣的現象就是其發射波長取決于石墨烯被氧化的程度。控制其氧化程度的一種簡單方法就是使用光熱還原,即將水狀石墨烯氧化物分散暴露在熱和光下,從而引發脫氧反應。為了研究氧化程度對PL的影響,使用聚焦氙燈對石墨烯氧化物分散進行了光熱還原。不同曝光時間下測得的PL光譜如圖4所示。
圖4.石墨烯氧化物的PL光譜隨光熱還原的增加而變化。
λex= 300 nm,△λex=5 nm,△λem=5nm。
不難看出隨著曝光時間的增加(熱還原的增加),在還原60分鐘后藍移達到Zda值為450nm。在曝光2分鐘時,光譜圖中450nm處的峰形發生了明顯的改變,這一藍移不僅僅是由于主峰隨曝光時間的移動。而且,這種變化還來自于450nm處發射峰強度隨著曝光時間的增加而變強。這表明,450nm處的發射峰和710nm處的發射峰對應兩個化學性質不同的組分,并且在熱還原的過程中,710nm對應的組分可轉化為450nm對應的組分。
圖5.氧化石墨烯還原時PL位移的原因[1]。
基于以上信息和已報文獻中PL、XPS和AFM的表征[1-2],這兩個PL峰的在還原時位移的原因是可以確定的。在純石墨烯分子中,碳都是sp2雜化的。碳sp2的p-軌道重疊形成π鍵軌道和π*反鍵軌道,類似于價帶和導帶。在氧化石墨烯中,每個團簇中無數個碳被氧化成sp3,sp3的碳原子扭曲了石墨烯的結構,并引入無序誘導的缺陷狀態。這些無序誘導態的能量比π-π*間隙低,能量分布廣泛,造成了以710 nm為ZX的寬帶發射峰(如圖5左側所示)。氧化石墨烯被還原后,氧化態sp3碳的數量減少,無序缺陷態的數量也隨之減少。還原形成新的純碳sp2簇和配位簇態的能量高于無序態,并在450 nm處產SF射峰(如圖5右側所示)。
結論
低量子產率和高散射的氧化石墨烯樣品可通過雙激發和雙發射單色器的FLS1000熒光光譜儀,使用標準檢測器和近紅外檢測器進行測試。氧化石墨烯的光譜發射范圍為350-1250nm。其Z強峰710nm是由于無序誘導缺陷狀態引起的輻射。通過光熱還原氧化石墨烯,減少晶格無序和能量較高的簇態的形成,發射光譜的Z強峰從710 nm藍移至450nm。
參考文獻
[1]A.Sehrawat,P.Sehrawat,S.S.Islam,P.Mishra&S.Ahmad,Sci.Rep.8(2018)
[2]C.Chien,S.Li,W.Lai,Y.Yeh,H.Chen,I.Chen,L.Chen,K.Chen,T.Nemoto,S.Isoda,M.Chen,T.Fu極ta,G.Eda,H.Yamaguchi,M.Chhowalla,and C.Chen,Angew.Chem.Int.Ed.51,(2012)
(來源:天美(ZG)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相關產品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基于氧化石墨烯(GO)/ 聚苯乙烯(PS)的電光調制器
- 利用電信號改變氧化石墨烯(GO)固有的光學吸收特性,可以實現對光纖鎖模激光器輸出性能的有效調控。
-
- 您的科研搭子已上線,與MP一起探索基因表達及轉錄組研究吧!
- 和我一起探索!
-
- 試劑試用活動再度來襲,哈希邀您一起探索新可能!
- 試劑試用活動再度來襲,哈希邀您一起探索新可能!
-
- ASMS 2024盛會預定 | 與SCIEX一起,解鎖創新潛能!
- ASMS 2024盛會預定 | 與SCIEX一起,解鎖創新潛能!
-
-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精準測量石墨烯漿料分散性與潤濕表面積
- 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石墨烯漿料分散性和潤濕表面積的測量中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通過LF-NMR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地評估石墨烯漿料的分散性和潤濕表面積,為石墨烯材料的性能優化和應用開發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
-
- 環保監測設備丨和誠與您一起踏上綠色使命之旅
- 環保監測設備丨和誠與您一起踏上綠色使命之旅
-
- 探索激光粒度分析儀的內部結構與性能
- 其內部結構直接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與設備的穩定性,因此深入了解激光粒度分析儀的內部構造,對于正確使用和維護設備至關重要。本文將詳細解析激光粒度分析儀的內部結構,幫助讀者全面了解其工作原理及各個核心組件的功能。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shangjinews.cn)。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最新話題
最新文章
- 雨量實時監測系統—指導農民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優化種植計劃
- 翻斗式雨量監測站—實時測量降雨量,精度可達毫米級
- GNSS形變監測系統—實現多參數聯合監測,提高災害預警的準確性
- GNSS邊坡監測系統—系統提前發出橙色和紅色預警,及時組織撤離,避免了人員傷亡
- 山體滑坡監測預警系統—高精度、實時性和自動化特點,成為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技術手段
- 智慧河道水位流量監測系統——以科技之名,打造水位雨量流速流量監測儀
- 水源地水質監測系統——水位雨量流速流量監測儀:守護水域的 “數字衛士”
- 水位在線自動監測監測系統——水位雨量流速流量監測儀:開啟精準監測新篇章
- 智慧河道水位流量監測系統——用監測儀,丈量水位雨量流速流量的 “脈搏”
- 河道水位雨量監測系統——水位雨量流速流量監測儀:水文監測的智慧之眼
作者榜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