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狀態下高濃度分散體系的過程流變性研究
介紹
高濃度分散體系通常是非常復雜的分散體系,在靜止時微觀結構和流變性能逐漸變化,本文通過Rheolaser Master光學法微流變儀研究了高濃度分散體系在靜止狀態下粘彈性的變化過程。
微流變學過去20年一直是流變學研究的熱點,Z前沿的研究人員對流變學表征這一技術也愈加感興趣。不同于宏觀流變學,微流變學從樣品的微觀結構出發,通過追蹤分散體系中膠體示蹤粒子的運動情況來獲得體系的粘彈性參數。微流變學的特點在于可以表征極低粘度樣品(如聚合物溶液或蛋白質溶液)的粘彈性,測量范圍和靈敏度遠遠超過現代Z精密的機械流變儀可達到的范圍。微流變技術的一個Z重要的優點是可測量、表征弱結構流體的粘彈性。另外,所需要的樣品量非常少,操作更加簡單,可以持續追蹤粘彈性的變化過程。
1.1 分散體系中粒子的運動
粒子的布朗運動是無序運動,微流變學中研究其統計學分布規律,使用均方根位移(MSD=Mean Square Displacement)描述粒子的運動,即單位時間內粒子運動的面積。這樣便可以消除粒子移動過程中產生的不規則性。
對于純粘性非牛頓流體來說,粒子的運動是自由的,均方根位移MSD隨著粒子運動時間的增加呈直線增加,見圖1。而粘彈性非牛頓流體中的粒子在運動一段距離后會被大分子骨架阻擋和纏繞,隨著時間繼續增加,在弛豫時間TR時突破纏繞進入宏觀溶劑中,繼續運動擴大均方根面積。所以,均方根位移曲線的平臺區表現了樣品的彈性強弱,TR之后的斜率區表現樣品的粘性強弱。
結果與討論
粘彈性平衡狀態的MSD曲線分析
圖2 不同樣品MSD曲線對比
上圖是三個不同配方的高濃度分散體系在粘彈性平衡時的均方根位移曲線對比,1#為紅色,2#為藍色,3#為黃色。首先,三個樣品均有明顯的彈性平臺,均是粘彈性流體。3#樣品(黃)的彈性平臺區更靠近下方,說明其微觀構造的彈性更強,2#樣品(藍)的粘性斜率區更加靠右,說明其粘度強。
過程流變性
分析了三個樣品在靜置狀態下的粘度因子和弛豫時間的變化,通過監測各鉆井液流變性隨靜置時間的變化對其穩定性進行排序。粘度因子由均方根位移MSD曲線粘性區斜率的倒數計算得來,可以直觀的反應鉆井液粘性的變化過程。
圖3 不同樣品粘度變化過程對比
從上可見,三個樣品在開始時間內由于結構恢復過程,粘度持續增加,并逐步達到粘性平衡,但是1#樣品(紅)在2.5h之后粘度開始下降,2#號樣品(藍)22h后粘度發生下降,說明結構也發生了崩解。3#樣品(黑)Z穩定,粘度在30h測試時間內未降低。
結論
高濃度分散體系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形成網絡結構,用于懸浮顆粒的骨架。當分散體系被攪拌后,網絡結構被打散,在靜置時開始結構恢復,黏性逐漸增加。穩定性不好的分散體系在靜置一段時間后網絡結構開始失穩,此時可能導致嚴重的顆粒沉降問題。
微流變學可以精確地描述高濃度分散體系的粘彈性變化過程,這對進一步研究和表征分散體系復雜的ZZ使用性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相關產品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網絡研討會 | 乳液體系的微納米尺度穩定性及流變性研究
- \x26amp;nbsp;引言\x26amp;nbsp;\x26amp;nbsp;乳液是由兩相組成的熱力學不穩定體系,廣泛應用于食品、藥品、化工、醫藥
-
- 網絡研討會 | 乳液體系的微納米尺度穩定性及流變性研究
- \x26amp;nbsp;引言\x26amp;nbsp;\x26amp;nbsp;乳液是由兩相組成的熱力學不穩定體系,廣泛應用于食品、藥品、化工、醫藥
-
- 網絡研討會 | 乳液體系的微納米尺度穩定性及流變性研究
- \x26amp;nbsp;引言\x26amp;nbsp;\x26amp;nbsp;乳液是由兩相組成的熱力學不穩定體系,廣泛應用于食品、藥品、化工、醫藥
-
- 分散體系pH對納米二氧化鈦顆粒分散穩定性的影響
- 分散體系pH對納米二氧化鈦顆粒分散穩定性的影響
-
- 切向流過濾技術在高濃度抗體制劑(HCPF)中的運用
- TFF如何應用于高濃度抗體制劑(HCPF)的制備
-
- 用DWS擴散波光譜法表征蛋黃醬的流變性—Rheolab應用
- 摘要 在本應用說明中,我們將展示如何使用LSI DWS RheoLab來促進低脂蛋黃醬的配方和質量控制。漫射
-
- 農業轉基因生物檢測技術體系初步研究
- 研究通過優化DNA提取、PCR擴增及Southern blot技術,建立了針對轉基因作物的高效檢測體系。采用威尼德電穿孔儀與紫外交聯儀提升核酸處理效率,結合某試劑完成靶標基因特異性分析。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shangjinews.cn)。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最新話題
最新文章
- 雨量實時監測系統—指導農民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優化種植計劃
- 翻斗式雨量監測站—實時測量降雨量,精度可達毫米級
- GNSS形變監測系統—實現多參數聯合監測,提高災害預警的準確性
- GNSS邊坡監測系統—系統提前發出橙色和紅色預警,及時組織撤離,避免了人員傷亡
- 山體滑坡監測預警系統—高精度、實時性和自動化特點,成為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技術手段
- 智慧河道水位流量監測系統——以科技之名,打造水位雨量流速流量監測儀
- 水源地水質監測系統——水位雨量流速流量監測儀:守護水域的 “數字衛士”
- 水位在線自動監測監測系統——水位雨量流速流量監測儀:開啟精準監測新篇章
- 智慧河道水位流量監測系統——用監測儀,丈量水位雨量流速流量的 “脈搏”
- 河道水位雨量監測系統——水位雨量流速流量監測儀:水文監測的智慧之眼
作者榜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