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納米尺度3D光學干涉測量系統
對于材料和加工工業中廣泛使用的紙制品、樹脂產品、金屬鍍膜等,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測量在防止故障或質量控制中起重要作用。尤其,當多層薄膜出現不良產品時,需要確定是表面,界面或是層內哪個部位出現了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進行切割以確定異常部位。但是,某些樣品是不能進行切割的,無損檢測就變得極為重要。納米尺度3D光學干涉測量系統VS1800,可同時滿足上述高精度的表面形貌測量及對多層膜的無損測量,在材料和加工工業中實現了廣泛的應用。
下面就以兩個實例來對多層膜無損測量分析的功能進行介紹。
1.透明樣品:金屬鍍膜分析
以下是對金屬透明鍍膜進行無損測量分析的一個實例,從分析數據中可以得到表面,界面三維形貌,以及厚度分布的三維圖像,對于大范圍的面分析以及厚度參差不齊有一個更為直觀和清晰的認識。
2.不透明樣品:名片印字部分分析
以下是對名片印字部分進行無損測量分析的一個實例,從分析數據中可以得到表面三維形貌,并且可以觀察到碳粉和紙之間的分界面,從而可以測量碳粉的厚度,如圖所以,紅色部分碳粉的厚度為2.6?。
綜上所述,使用日立納米尺度3D測量系統,針對透明、半透明樣品甚至某些特殊的不透明樣品,嘗試內部結構的無損測量,得到多層結構每層厚度、內部缺陷、每層界面粗糙程度等等信息。為相關領域客戶提供了一個快速簡便的解決方案。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干涉顯微無損測量、微納米三坐標測量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
- 上海計量院成功申報兩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
-
- 中科大利用光學天線與光場相干性實現亞納米位移的光學測量
- 近日,中國科大利用光學天線與空間結構光場相互作用實現了亞納米位移的測量。
-
- 《光學干涉式薄膜測厚儀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稿)
- 本校準規范適用于測量范圍為(10-300)μm、分辨力為0.01μm光學干涉式薄膜測厚儀的校準。
-
- 升級!升級!海洋光學量子效率測量系統EQY 2.0正式上線
- 升級后的EQY 2.0,一套系統即可覆蓋可見-近紅外兩個波段。
-
- 低相干干涉測量連續生產線上包裝的膜層
- 包裝是食品工業的一個重要方面,尤其是冷凍食品。包裝太薄或沒有使用合適的材料可能會導致“凍傷”;另一方面,對食品的過度保護又會導致不必要的成本。
-
- 貴州省采取雷達干涉測量排查喀斯特地貌區地質災害隱患
- 貴州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由“喀斯特地貌區雷達干涉測量地質災害隱患排查方法與應用”摘取。
-
- 光學接觸角的主要測量
- 光學接觸角測量儀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領域,比如表面活性劑、手機制造、涂料油墨、造紙印刷,紡織纖維、生物醫學等領域,接觸角測量儀已經成為了一項評估表界面性能的重要儀器。
-
- 實時捕捉納米尺度活動!新型顯微鏡揭開動態生物過程奧秘
- 近日,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的科學家研發了一款新型顯微鏡,讓科學家們首次能夠實時捕捉到生物過程的精彩瞬間,例如觀察蛋白質復合物在生物體內的活動狀態及其相互作用過程。
-
- 南京市計量監督檢測院攻克納米尺度力學計量技術難題
- 微納尺度力學計量是新材料計量領域必不可少的測試手段,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存儲材料、光學組件、新材料鍍層等尖端場景。
-
- 清華大學研發高端激光干涉測量儀器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 根據不同的測量方法,典型的測量儀器可分為:透視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掃描探針顯微鏡、粒度分析儀。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shangjinews.cn)。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最新話題
最新資訊
- 通知公告|關于征集“我心中的中國材料大會”短視頻的通知
- BCEIA 2025 云課堂 5 月直播預告 | 知識盛宴持續來襲
- 這里有妙招,純化不迷茫!Cytiva「純化日」靈感市集進行中!
- 財報 | 阿美特克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
- 阿美特克宣布收購FARO Technologies
- 【直播講座】布魯克磁共振400熱線常見問題答疑
- 好消息丨布魯克電子顯微分析中國客戶體驗中心全新升級啦!
- May 2025 Staffing Newsletter 2025年5月人才召集令!
- 直播 | 20納米以下穩定高質量可重復TEM樣品制備
- 全球首發!PFAS 能力驗證服務來襲,權威認證讓實驗室檢測 “快人一步”
作者榜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