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您有一條「中醫藥機器人智能實驗室學術年會」邀請
▲掃描圖中二維碼立即預約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以技術驅動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多學科綜合化發展,學科交叉融合成為新科學研究范式的代表特征。中醫藥傳承千年實踐和理論是醫藥資源的原生寶庫。水煮火炙雖經典,但對中醫藥的價值挖掘有限,中醫藥復雜性科學問題的揭示迫切需要現代科學技術方案。以此為契機,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與鎂伽科技成立聯合實驗室,以機器人自動化、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攻堅中醫藥復雜作用機制解析和創新藥物發現難題。
中醫藥機器人智能實驗室成立一年多來,專注機器智能與中醫藥需求的對接,建立了機器人自動化一期平臺,為中藥新藥篩選、藥理檢測等提供了機器智能方案,平臺成果在企業直接轉化,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截至目前,共建實驗室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7篇,雙方團隊基于前期開發的新技術新方法聯合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并獲得資助,同時攬獲國家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金獎一項,合作項目進展順利,進入成果收獲期。
中醫藥與機器智能交叉融合是一個不斷探索、實踐、發展的過程,為搭建中醫藥交叉科學跨界交流的平臺,共享前沿科技動態及發展成果,促進中醫藥交叉科學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與鎂伽科技聯合舉辦首屆“中醫藥機器人智能實驗室學術年會”,將以論壇的形式于2022年12月10日(周六)在線上召開,歡迎中醫藥、自動化、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科研工作者、高校師生以及企業研發人員參與收看。
日程安排
專家介紹
肖偉
中國工程院 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岐黃學者,制藥工程學專家,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中藥制藥過程新技術國家重 點實驗室主任、中成藥智能制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國家藥典委員會執行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在中藥新藥創制和制藥工程技術領域潛心研究30余年,擔任“973”首席科學家,承擔重大新藥創制等項目13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光華工程科技獎、全國創新爭先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宓現強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 主任/研究員/博導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課題組長;中科院超導電子學卓 越創新中心生物交叉方向負責人;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之江實驗室雙聘教授;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兼職研究員,生物傳感與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中國科技大學兼職博導(生物醫學工程/儀器系)。研究方向為生物邏輯編碼探針;以微流控為核心的生物檢測與器官仿生芯片;液滴分室化細胞培養與分析技術;量子光磁成像技術。在PNAS、BB等期刊發表論文130余篇,申請專 利32件(獲授權22件)。搭建了三套微流控生物檢測樣機,兩套微流控仿生模擬系統,建立了稀有細胞分選、培養分析等液滴微流控技術平臺。超導量子成人心磁實現了產業化;胎兒心磁進入注冊檢測階段;腸磁、神經磁樣機已實現真實信號測定;腦磁及高密度腦電研制初步啟動。
趙宗保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研究員/生物技術部副主任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曾獲國務院政府特貼、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和中科院引進國外杰出人才計劃等資助。1998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獲博士學位,隨后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開展博士后研究。2003年11月入職大連化物所,從事能源生物技術和合成生物學研究,聚焦微生物能量代謝和酵母油脂技術等方向。已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和Angewandte Chemie等刊物發表論文200余篇,論文總引12000余次,h-因子56 (Google Scholar)。獲授權發明專 利50余件。曾獲遼寧省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藥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大連市技術發明一等獎等獎項。任《FEMS Yeast Research》和《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編輯。
王寶俊
浙江大學 教授/院長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席教授,現任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生物與分子智造研究院副院長、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所長。2022年回國任職前擔任愛丁堡大學合成生物學終身教授。長期從事合成生物學使能技術開發、基因線路設計及在生物傳感、智能診療、生物制造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方向的研究。近三年以通訊作者發表重要學術論文20余篇(包括Nature Chem Biol等6篇Nature子刊論文),擔任PLOS Biology、ACS Synthetic Biology國際權威期刊學術編委,主持英國自然科學基金會、比爾蓋茨基金會、美國海軍研究全 球計劃署等二十余項研究基金。曾獲得重要獎項有:2015年蓋茨基金會全 球大挑戰探索基金獎;2016年英國生物技術與科學基金會新研究員獎、維康基金會科學種子基金獎;2019年英國自然科學基金會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獎;2020年入選英國皇 家化學學會會士;2022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席學者、浙江省“鯤鵬行動”計劃。
高原
鎂伽科技 高級研發科學家
畢業于北京協和醫學院,現擔任鎂伽科技高級研發科學家。主要負責實驗流程的自動化應用開發,對自動化實現手動實驗有深刻理解,目前聚焦在合成生物學自動化應用開發方面。
李賢煜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 副研究員
工學博士(生物醫學工程),中藥學博士后,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醫藥新技術新方法的開發,尤其是生物大分子質譜、質譜成像、質譜表型組學及中藥復雜作用解析的相關研究工作。近三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院科技創新工程項目,揭榜掛帥項目等10余項課題資助。在Pharmacol Res.等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以第 一/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6篇,SCI收錄13篇。申請發明專 利3項,參與省部級以上獎3項,入選中國中醫科學院優秀青年人才。
岳海兵
鎂伽科技 研發科學家
主要從事3D組織模型、3D類器官、細胞支架、水凝膠的開發,及其在藥物篩選或疾病病因方面的研究。已完成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基于3D打印技術構建的血管化神經組織模型;骨組織模型;用于治 療脊髓損傷的可注射型水凝膠;利用植物來源毒;Biliatresone構建的人膽道閉鎖類器官模型以及轉錄組測序技術,探究小兒先天膽道閉鎖疾病的病因;類器官培養方法的優化,以及類器官構建相關試劑的開發。
侯靜怡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 博士后
中藥信息學專業,博士后在讀,從博士至今從事生物信息技術應用于中藥現代化研究,擅長多學科交叉探索中藥藥效成分辨識以及中醫藥復雜作用機制解析。已發表中醫藥相關學術論文 30 余篇,其中以第 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 SCI 論文 9 篇;主持博后基金面上項目1項和企業橫向課題1項,申請并授權軟件著作權3項,獲得河北省醫學科技一等獎(排名第三,河北醫學會頒發),擔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藥系統科學與工程專業委員會理事。
王秋軍
鎂伽科技 研發科學家
2007-2011年,就讀于蘇州大學藥學院,本科畢業后通過保研在蘇州大學藥學院繼續攻讀碩士學位(2011-2014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進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教授實驗室擔任實驗技術員和實驗室管理員(2014-2015年)。之后通過“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博士研究生項目”進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在頡偉教授實驗室進行表觀遺傳修飾相關研究(2015-2019年)。博士畢業之后繼續在頡偉教授實驗室進行博士后科研工作(2019-2021年)。在攻讀博士學位和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間,在Nature,Nature Genetics等高水平國際科研期刊以第 一作者或共同第 一作者發表多篇文章。2022年正式進入鎂伽科技擔任高級研發科學家,組建組學部門,從事基因組學自動化等相關研發工作。
陳鵬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 副研究員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課題、青年基金、中醫藥科技創新工程在內的各級縱向課題9項。研究集中于中藥藥理與生物芯片、機器人等聯合運用交叉科學領域,從作用靶點角度進行中藥復雜作用解析和中藥創新藥研究。在Ebiomedcine,Theranostics,Pharmacological Research等雜志發表發表第 一/通訊SCI文章20余篇。
齊震
鎂伽科技 研發科學家
2021年在東京工業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期間獲得東京工業大學學費全額免除,大冢制藥私人獎學金,日本文部科學省“Honors Scholarship”獎學金。博士期間從事胚胎干細胞分化研究,主攻心臟肝臟分化以及藥物的時效性研究。與日本島津制作所,京都大學今西 未來教授團隊,九州大學上平正道教授團隊等共同研究過許多項目。在日本醫道medical公司實習并與東京大學教授秋山徹團隊共同開發干細胞上清液產品,外泌體提純相關項目。指導多名碩士、學士畢業。2021年10月加入鎂伽鯤鵬實驗室,開發出了國內唯 一的有清晰腔體的心臟類器官技術,建立了自動化心臟類器官培養平臺,血管類器官分化技術,以及外泌體CRO技術平臺。
▲即刻掃碼預約直播
全部評論(0條)
推薦閱讀
-
- @所有人,您有一條「中醫藥機器人智能實驗室學術年會」邀請
-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與鎂伽科技聯合舉辦首屆“中醫藥機器人智能實驗室學術年會”,將以論壇的形式于2022年12月10日(周六)在線上召開
-
- 叮!您有一條未讀的制藥巡演邀請請查收!
- 賽默飛憑借全面的色譜質譜產品線,集合規和創新的產品與服務為一體,致力幫助客戶解決合規性問題
-
- 您有一份6月活動邀請,請查收!
- 您有一份6月活動邀請,請查收!
-
- 您有一份11月份活動邀請,請查收!
- 您有一份11月份活動邀請,請查收!
-
- 8月2日-4日第五屆機器人學術年會 西安見!
- 18號展位,誠邀您蒞臨指導交流!
-
- 實驗室自動化系統賦能中醫藥研究
- 機器人自動化平臺一期建設,利用鎂伽自主開發的實驗室自動化平臺MegaFluent、智能機械臂系統將實驗中心高通量工作站、酶標儀、洗板機等整合為自動化實驗平臺,實現了由單一流程自動化到系統實驗的全流程自
-
- 2018第六屆上海國際生物發酵展-汪成向所有人發出邀請!
- 第六屆上海國際生物發酵產品與技術裝備展覽會將于2018年9月4-6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召開。
-
- 叮~您有一份來自酶改造的約會邀請待查收!
- 10月13日、11月3日19:00-21:00與您相約,不見不散!
-
- 預算150萬元 復旦大學采購智能機器人
- 近日,復旦大學就智能機器人進行公開招標,并于2024年11月18日 09點30分開標。
-
- 機器人行業專題報告:具身智能浪潮將至
- 021 年 8 月,特斯拉 CEO 馬斯克于首屆“人工智能日”公開展示特斯拉人形 機器人概念機 Tesla Bot。2022 年 2 月,特斯拉在提出概念后短短 6 個月內成功 推出人形機器人原型機,并作為開發平臺進行深度研發。
-
- 【活動動態】“ 機器人+ ” 智慧實驗室自動化創新論壇
- 【活動動態】“ 機器人+ ” 智慧實驗室自動化創新論壇
①本文由儀器網入駐的作者或注冊的會員撰寫并發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儀器網立場。若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立即通知作者,并馬上刪除。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儀器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儀器網,轉載時須經本網同意,并請注明儀器網(www.shangjinews.cn)。
③本網轉載并注明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④若本站內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告訴,我們馬上修改或刪除。郵箱:hezou_yiqi
最新話題
最新資訊
- 通知公告|關于征集“我心中的中國材料大會”短視頻的通知
- BCEIA 2025 云課堂 5 月直播預告 | 知識盛宴持續來襲
- 這里有妙招,純化不迷茫!Cytiva「純化日」靈感市集進行中!
- 財報 | 阿美特克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
- 阿美特克宣布收購FARO Technologies
- 【直播講座】布魯克磁共振400熱線常見問題答疑
- 好消息丨布魯克電子顯微分析中國客戶體驗中心全新升級啦!
- May 2025 Staffing Newsletter 2025年5月人才召集令!
- 直播 | 20納米以下穩定高質量可重復TEM樣品制備
- 全球首發!PFAS 能力驗證服務來襲,權威認證讓實驗室檢測 “快人一步”
作者榜
參與評論
登錄后參與評論